2023年开始,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,各家车企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,谋求站稳脚跟。
而从9月21日开始,被外界称为“车圈瑞幸”的产品迎来破圈入局。随着睿蓝7的登场,11.77万元的起售价,让人感受到了品牌的诚意。
不过,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,睿蓝这个名字还稍显陌生。至于它的造车逻辑,它如何造车,它能带来什么,知之甚少。
与多数品牌不同,睿蓝品牌定义为充换一体赛道,这是对新能源充电车的补充,不跟现在的充电车相矛盾,或者是有换电车以后充电车就受影响,而是相辅相成。
睿蓝的造车逻辑,很容易读懂
未来要在充换一体赛道里面做大众化的车,围绕10—20万主流价格区间走大众路线。对比大吉利来讲,睿蓝主打小而精,围绕GBRC平台,打造充换一体架构,延续出PMA架构,围绕着A级车发展。
而睿蓝的造车主打真诚,核心逻辑是造好车。
关于车的一切当前痛点,睿蓝都在着手解决,譬如里程焦虑问题。
在睿蓝7上市前,很多朋友包括同行在质疑,比如说电池不大,但续航里程不短,这并不好成立。而睿蓝做的,就是真正的技术,不用虚标多少,而是让大家去试去跑,实实在在回馈给用户。
把百公里电耗降下来,把整备质量降下来,但要同步提升安全表现。另外,还是要回归到给客户最实惠的空间和舒适性。
前三个点如果做到了,最后就是围绕用户的几个痛点,譬如天窗太晒了等等痛点,不用考虑成本,所有配置必须标配。
关于睿蓝,可以感受的还有更多
比如,睿蓝从成立至今,为何声音不大?
娄源发:客观来讲,睿蓝在前期推出的车型是以B端为主,我们并不会回避这“你们以前做B端现在做C端就不行”这种问题。目前,睿蓝是To B、To C兼容,B端是枫叶品牌,C端就是睿蓝。现在整个团队所有的组织成员都已经齐备了,下一步就是要全部集中在重庆,对大吉利来讲,吉利研究总院对平台架构方面还是有支撑的,我认为这个公司还是要借助大吉利的体系,大家从整车、操控、性能来看,它这个基础其实就是依托于吉利的,我们如果是一个纯粹新进入门的新势力造车,你想造一款车很容易,但是要造一款有底蕴的好车真的很难,你认为资本有了钱就能造出一个好车,没有想太透,真正想透了以后就知道这里面的困难,真正造一款实实在在的好车很难。
比如,睿蓝真正能给市场和用户带来什么?
娄源发:得到用户认可之前,车叫产品,用户认可后才叫商品。讲一款产品好不好,其实不是说这个产品越高档就越好,适合自己的最好。你说华为手机好还是苹果好还是小米好,我认为这个级别跟我的收入跟我的匹配,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,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,睿蓝要做的就是围绕这些敢于接受新的事物。
画像分析中,睿蓝的用户画像是28-33岁之间,刚进入这个社会有一定工作年限的这些人买,他们其实对品牌并没有这么在意,他们更多在意的就是我喜欢,造型很漂亮我很认可,这个车设计的空间我很喜欢,而且续航又很好,价格也不高,价格都在我的收入范围内,所以我才买这个车。你实实在在的用户的要求只要满足了,我觉得用户就会找上你,不用你刻意去找用户。
比如,后续的产品有什么?
娄源发:现在从细分来讲,10万-20万之间占比最高,车型也是最多最卷的,有大咖讲20万以下的电动车是做不好的,就是因为卷,分析下来就觉得做不出一个好车,做出来也是亏损,我觉得说这个话更多的是基于对产品的理解,但是大家都是在行业从业的时间很长了,咱们在当初油车时代的时候,我们占的份额最高的时候是什么价,那时候就是10万-15万,那是油车的主流价格区间,占比份额是最大的,我就可以理解,当初油车的时候10-15万,电车哪怕比油车成本高了,就是三电部分高了,对比以前的动力系统,发动机变速器贵了,那贵了加5万块钱嘛,15万到20万,也就意味着中国主流消费者核心消费人群就是在不超过20万的人群,当年做油车的15万,你现在做电车也无非20万,你再高就超出了我的消费能力了,不是说20万以上的没有,是因为人群占比小,我现在睿蓝要做的就是奔着这个最大的点去做,最大的点里面要想胜出,我认为就是刚才回答李总讲的这个问题一样,就是真诚,就是好车不怕试,你去试了,我也不用夸我自己的产品多好,把几个商品摆在这里大家去比对就行了,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聪明的,卖家再聪明没有买家聪明,反正我不满意我不买,你卖家再聪明总不能把这个东西塞到我手里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