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价值战打赢价格战,埃安做对了什么?

从过完年开始,中国车圈的价格战就一路狂飙,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。实际上,过去的2023就是在各大厂家无尽的价格搏杀中度过的。一年多过去了,价格战给行业、市场、消费者带来了什么?动辄数万元的优惠就能让中国汽车行业再上一个台阶么?

答案或许很残酷。

 

价格战持续,消费者或成最大输家

首先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“价格战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遥想去年年初,也是春节刚过,部分省份立马出台重磅汽车消费刺激政策,购买指定车型最高能获得数万元补贴。一时间,许多平时乏人问津的冷门车型突然成了香饽饽,4S店一夜之间从门可罗雀变成门庭若市,网上流传着各种段子,“二十万的XX一无是处,十二万的XX无人能敌”。来到今年,同样的戏码再度上演,14万的车直接腰斩到7-8万,可消费者开始越来越不买账了。

实际上,早在去年年初价格战时,就有人指出,与其说是价格战,不如说是清库存。本来就是体验拉胯、配置缺乏竞争力的产品,再怎么便宜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更有价值的出行体验,只不过让车主在日常使用时少了些纠结、抱怨、吐槽的借口而已。说到底,产品好与不好,主要应该由产品力来决定,而不是由价格标签决定。更何况,“一分钱一分货”本来就是市场交易的常识性逻辑,让习惯了精打细算、理性消费的主流消费者相信“半分钱买二分的货”,搁谁谁都要打个大问号,价格一路狂跌,厂家、渠道利润得不到保证,那怎么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?与其“花小钱买次品”,不如“不买立省百分之百”。所以我们就能看到,尽管价格战满天飞,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有增无减,大家需要的是“价廉物美”,而价格战并不能满足这一点,而且无序的价格战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价格体系,干扰了车辆二手残值率,也让厂家难有资源投入到研发、生产、服务中,最终受伤的还是消费者。

都是降价,为什么埃安就做得更好?

表面上看,埃安通过拉低新车门槛、官降等手段参与到价格战中,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埃安并非为了降价而降价,而是向主流消费者以更低的门槛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,降价只是其中一环,并非全部。

我们不妨来看看埃安这次打出的三张王牌。首先亮相的AION Y Plus星耀,9.98万的价格直接杀进了刚需家庭用户最关心的价格区间,与A级纯燃油车正面硬刚。长期以来,同级纯电车比燃油车贵是行业惯常,但当Y Plus星耀来到与A级纯燃油车同等的价位时,在原生纯电架构上衍生出的更舒适驾乘、低用车成本、灵活空间利用率,是所有燃油车,甚至是任何一个带内燃机的车型都无法比拟的。在刚需家庭消费者看来,Y Plus星耀不仅是便宜那么简单,而是更舒适、更宽敞、更省心、更高价值的纯电出行体验。

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AION S MAX星瀚和V Plus身上。S MAX星瀚以传统燃油B级车的价格,为主流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大空间,还有更可靠的智驾体验;而V Plus则向主流二胎家庭描绘了一个驾乘品质更高、科技体验更先进、综合价值感全面升维的出行方式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,埃安的三款车型相比同级竞品,不论是纯电还是燃油,在产品力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体验和可观的优势,本身产品价值在同级就是领先的,降价无非是锦上添花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埃安不仅是世界上少数完全实现三电核心技术自产自研的车企,电机、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与整车做到完美匹配,在最大限度发挥产品性能、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,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。此外,广汽埃安还拥有目前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“灯塔工厂”,利用更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式,生产效率和品质都有极大的提升。也就是说,埃安的降价是通过技术进步、生产优化“省”出来的,而不是靠自降利润、压缩渠道“榨”出来的,谁更可持续一看便知。

更重要的是,埃安并非只在产品上发力,服务才是打赢这场“价值战”的“降龙十八掌”。众所周知,新能源汽车在现阶段依旧面临补能困境,埃安从用户需求出发,不断强化“快广近”补能体系,让充电的便利性不断向加油靠拢。同时,还率先在行业打出“百人成团建桩”服务,把充电桩安在用户家门口,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。相比之下,许多新能源头部品牌并没有建设自有充电桩的计划,其他一些新势力品牌虽然设立了自有快充站,但大多数量少、位置偏、建设速度慢,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也显得杯水车薪。

可以说,一些厂家主导的价格战,更像是在“主机厂思维”下的自娱自乐,对消费者而言意义不大。相反,埃安的价值战,则立足消费者的真实场景,用切实有效的手段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,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价值感、更贴心可靠的出行生活,必然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。 

分享
评论条数(0条)
发表评论